運用『GDP成長率』的迷思

寫於 2012年1月3日 21:50 

運用『GDP成長率』的迷思   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

 

『GDP成長率』是國內多數著重基本面的專家時常拿來發揮的話題,本格在2008年6月起,因為善用GDP成長率的而避開了金融海嘯;同時在也隔年2009年4月起,因為善用GDP成長率而掌握了景氣復甦的脈動。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話,不妨回顧一下這兩篇文章。

 

跟隨本格超過一年的讀者自2010年元月起,應該早已發現本格已不在用GDP成長率來預測景氣和加權指數的走勢。為什麼呢?

 

如果你是一個基本面的好奇寶寶,而且長久以來一直無法找到能夠一針見血看出景氣走勢的讀者,請您務必在接下來的說明中仔細聆聽,因為您的疑惑即將被筆者解開。

 

當景氣走到了最高峰時,最怕出現經濟怪獸,把景氣立即摧毀。相反的,當景氣走到了最蕭條的階段時,最希望看一線景氣回升的曙光。在前述無空間可漲的情況下,等於是基本面已經無力,企業的獲利無法支付上漲的物價(停滯型通貨膨脹),縱使訂單滿載,企業只有虧損一途,故大盤的下跌是反應基本面已達頂點的事實。而後述無空間可再跌的情況時,表示政府已經把所有能搬上台面的利多工具都派上場了,加權指數雖然不在續跌,卻也漲不動,只能靜待消費市場在餓過頭之後,重拾消費的動力,一旦消費跡象反應在整體的營收上,則產品價格稍有提升,便能帶動獲利,故在強大的多方壓力下(搭配幾近於零的空方),股市只有上漲一途。

 

但是問題來了當經濟連續復甦1年後,或當經濟連續衰退1年後,多空如何表現呢?

 

當經濟連續衰退1年後,表示政府也持續干預了一陣時日,利率必然相對較低,相對於前一年的高成長來比,連續衰退1年後的GDP成長率必然跌幅很大,就像2009年的1月份和2月份的GDP一樣,其衰退數據非常誇張,但是股市卻不在再續跌,只是漲不動而已。

 

所以經濟連續復甦1年後的現在,雖然景氣動力依然強勁,但是GDP卻要開始被去年GDP追著跑,所以GDP成長率的數據必然會逐季往下調整,但是我們會發現企業訂單依然接到手軟,產能依舊不足,企業獲利仍將續創新高。故不能用GDP成長率即將走疲來論斷景氣已經過了高峰,筆者前二個月中雖然見到整體營收YOY略見衰退,不過依舊肯定基本面是在一個強勁持平的水準上,我們不妨來看看今天行政院經建會剛公佈的四月景氣燈號確實也是維持在熱絡燈號上可以得到證明。而目前股市修正反應是非經濟因素,而非失控的物價膨脹也是另一項證據。

 

如果在這節骨眼上樣就決定了景氣已經過了高峰,則你一定會在股市跌至7000點的過程中持續放空並持續將目標價下調到6500點或6000點,但是GDP成長率持平或者只是依合理的向下調整,則表示景氣是依然持續好轉,企業獲利仍將創下新高,本益比一定會再下修,價值投資的空間仍在,則放空者等於要面臨被軋空的風險,最好的方法仍是每月檢視一次基本面,心理就會踏實許多。

 

所以觀測GDP成長率的最常出現的迷思都是在經濟連續復甦一陣子後或經濟連續衰退一陣子後。怎麼判斷才是有智慧,想必讀者您已經很明白了。

 

http://skstock.blogspot.com/2010/05/gdp.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Vin の財經部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